传播学的引进

传播学的引进importation of the mass communication,—般认为,传播学引进中国的时间为1978年。[1]

标志性事件是当年7月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郑北渭在该系编辑岀版的《外国新闻事业资料》第一期上发表的两篇翻译文章《公共传播工具概论》《美国资产阶级新闻学:公共传播》(原作者:华 伦•艾吉等)。

12月出版的《外国新闻事 业资料》第二期,又发表了埃德温•埃默里的文章《公共传播的研究》。在1978年以前,复旦大学的《新闻学译丛》(1956 ~ 1957),中国人民大学的《批判资产阶级新闻学资料》(I960,内部编印)等刊物曾有内容涉及传播学内容,但没有形成影响。 1979年《国际新闻界》复刊,开始大量译介赫伯特•席勒等批判学派学者的著作,在此后的6年中,《国际新闻界》先后翻译了15 篇政治经济学派学者的文章。该刊物也致力于翻译美国的传播学理论,如希伯特的《公众通讯的过程、制度和效果》

1982年, 随着施拉姆的到访和第一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的召开,传播学的引进进入了高潮,除了施拉姆的教材《传播学概论》(余也鲁译述) 广为流传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写的介绍传播的小册子《传播学简介》也在第二年出版发行。传播学的四大奠基人,5W模式和传播的四大功能开始为人熟知。

20 世纪80年代,通过中国传播学第一代学者的不懈努力,西方传播学研究成果被译介到国内,如把关人理论、有限效果论、议程设置理论、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发展传播学甚至是符号互动理论,都出现在各种新闻传播类的期刊和小册子上。与此同时,批判学派的一些代表性作品也被翻译到中国。在祝建华、王志兴等人的努力下,传播研究方法也受到了相应的关注。

2000年后,在何道宽、 潘忠党、黄旦、展江、陈卫星、周宪等人的推动下,大量西方传播经典教材以丛书的形式被译介到中国。代表性的有:华夏岀版社的“高校经典教材译丛一传播学”和“媒介•文化-社会译丛”,商务印书馆的“传播与文化译丛”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 “当代世界学术名著新闻与传播学译丛- 大师经典系列”等。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该内容由用户三个心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theory/11617.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