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 postcolonial theory 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种学术思潮。又称文化殖民理论[1]

思想先驱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60年代一批旅居西欧的非洲知识分子,他们反思殖民主义留给殖民地的问题。

法侬的《黑皮肤,白面具》一书将被殖民的非洲文化状况称为心理上处于被殖民的状态,丧失了创造力。

70年代后该学术思潮注重研究宗主国和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关系。

1978 年,萨义德的《东方主义》(又译《东方学》)出版,开启了后殖民主义领域,后殖民理论逐渐成为流行世界的文化思潮。萨义德将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用于分析西方的“东方主义”话语在东西方之间的支配与从属关系。“东方主义”的根本逻辑是东方不能代表自己,萨义德反对东方与西方的二元对立。

后殖民主义理论领域是一个巨大的话语场域,存在着不同的理论和批评方法。其中,萨义德与斯皮瓦克的“边缘中心化”理论、霍米巴巴的“文化差异性发布”、“ 含混矛盾的杂糅”、“第三度空间”理论等,共同构成后殖民主义理论中有影响的结构主义流派。

另外,还有以莫汉蒂为代表的女性主义流派,以艾贾兹·阿赫默德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流派以及少数派话语等。

他们的贡献在于反对欧洲中心主义、质疑现代性为基础的发展观念、反对欧美文化霸权、关注东方民族国家的文化建设和民主进程。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该内容由用户may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theory/2276.html

Previous
Next

猜你喜欢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