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迷fandom 对体育活动、媒介文本或流行符号等的持续投入和狂热爱好至沉迷的现象。由共同爱好的个体迷构成一个社会网络和亚文化群。后引申为对某人某物的过度崇拜。
该用法可追溯至1903年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的体育迷,尤其是有暴力行为的球迷。随着媒介影像对日常生活的渗入,歌迷、影迷、电视迷等也成为研究对象。20世纪90年代,着迷研究成为传播学受众研究的重要领域。如费斯克的歌迷、电视迷研究,亨利·詹金斯的电视迷研究,培根·史密斯的科幻小说迷研究等。
学术界对着迷的认识常有负面的含义,与无理性、被操纵、无判断能力相关。随着对受众研究的重视及网络等新媒介的出现,着迷的主动性、创造性开始受到关注。费斯克在《理解大众文化》中指出,着迷者对文本的投入是“主动的、热烈的、狂热的、参与式的”。
着迷者可以发挥其消费自主权,在着迷群体中生产和控制媒介文本的意义。着迷研究在文化的结构功能与人的能动性两个不同的取向之间摆动。[1]
参考文献
1 | 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
---|
该内容由用户曾敏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communication/communication-theory/3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