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舆论

潜在舆论 subconscious public opinion 以潜伏状态存在于分散、无组织的公众中的共同意见。其舆论主体分散,不易被认定。多属于社会不容公开议论的内容。常在家庭、邻里或亲属、朋友之间进行传播,信息来源主要是熟人和朋友,形式是面对面的直接传递,也有书信、电话等方式的间接传递。所传递的信息不准确,往往含有偏见和错误。潜在舆论经过一段流传之后,有的销声匿迹,有的转化为公开性舆论。[1]

消除潜在舆论必须做到:

(1)充分保障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言论自由,让公众自由地表达意见。

(2)使舆论传播渠道的结构合理化,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真正面向广大群众,反映群众的呼声。

(3)大众传播媒介向大众全面如实地提供真相,增加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透明度。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该内容由用户Komorebi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communication/public-opinion/35348.html

Previous
Next

猜你喜欢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