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恐慌

moral panic

大众传媒对一些被界定为异端或对社会价值构成威胁的个人、群体的行为、情景、事件所引发的恐慌,这种恐慌是基于虚假的或者被夸大的感知。这一概念由英国伯明翰学派的学者斯坦利·柯恩在《民间恶魔与道德恐慌》(1972)中提出。概念凸显异端行为、不合社会主流价值的个人或群体与大众传媒和社会反应之间的相互作用。报纸、电视等媒体运用传播权对一些人或事作出可能或正在产生危害的判断、预测言过其实,超过其对社会实际可能产生的威胁,从而制造出一种虚假的恐慌。由此引发大众对自己不了解或他们认为不符合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个人或群体给予打压。道德恐慌被英国文化研究、传媒研究视为重要课题,与概念相关的过程分析包括:(1)媒介报道某事件、人物,并将之界定为对社会价值与社会利益构成威胁。(2)随着初始事件的报道,媒介开始从这一特殊事件或人物转向据说是由其引发的更为广泛的社会问题。媒介凭借初始解释者与专家的专业意见以及积极参与该话题者的看法,断言此事件的出现是道德与社会全面崩溃的象征,媒介接着还要报道公众的关注、义愤和辩论。通过这一过程,更多的社会成员认为该事件的发生是对他们认可的价值与生活的挑战和威胁。之后,媒介还要揭示这一事件事实上只是一个普遍的、相应也更具危害性的社会问题的一部分,由此,初始事件就被建构成“冰山的一角”,公众关注呈螺旋式上升。(3)虽然并不是每一次都以国家反应形式来应对问题,但司法、立法及行政部门的反应及惩罚还是清晰有力地表现出来,有关的社会控制也专门实施起来。【1】

参考文献

1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该内容由用户Sauce-BabyXi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ethics-and-requlations/journalism-ethics/1251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