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重要手段的“客观性”原则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化呢?
-
其实一旦抽离出来大家就会发现,理性也好,客观也好,其实它们的前面都是有着穿着隐形衣的限定词的。尤其在新闻事业中客观和理性其实都是在描述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都知道新闻事业是具有强上层建筑属性的,新闻事业在从业过程中很难逃脱其上层建筑属性对其的要求和限制。
在不同上层建筑属性的媒体从业的原则中,“何为客观”的判断标准就截然不同的。比如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客观的标准必然是倾斜于少数垄断资本家利益的;而在中国,客观的标准必然是倾斜于人民群众的利益的。所以看到这里大家应该发现,客观其实本质上不是一个固定的标准,也并不处在神坛上。
客观本质上是达成“真实”的手段之一,为了能够反映真实,必须采用客观的手段进行报道。因此,新闻事业在从业时会有很多关于如何客观报道、平衡报道的要求。梳理到这里想必大家已经想清楚了,客观不是目的,而是达成“真实”的手段之一。
那作为新闻报道重要手段的“客观性”原则在发展过程中有没有发生变化呢?当然有!
客观性的变化其实可以从社会发展和技术发展两个维度来分析。
首先,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客观性原则诞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那时美国新闻事业正从政党报刊时期向大众报刊时期转变,为了抵制报刊继续为特定的政党服务,进步的媒体从业者提出了一系列原则,比如“新闻客观性原则”、“新闻专业主义”等等。从那时开始,新闻的写作逻辑有着明确的要求,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倒金字塔结构”。一直到20世纪中后叶,随着美国社会运动的发展,人们渐渐发现“倒金字塔结构”的写作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人们了解社会动荡的需求了,人们需要更有人情味、更有故事性的写作方式报道新闻。
在这样的背景下,“新新闻主义”诞生了,“非虚构写作”逐渐成为人们喜欢的写作方式。用叙事的手段来报道新闻使得人们能够迅速和新闻事件当事人共情,提升了人们对于社会新闻的关注。但同时,对于“非虚构写作”这种写作方式反对的声音也很多,很多人认为它违背了客观性原则,在叙事的过程中写作者不可避免地会加入自己主观的判断。在两种声音的交互中,客观性的外延和内核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其次,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出发来谈谈新闻客观性的变化。在互联网技术尤其是社交媒体技术的发展之下,用户打破传统的传受权力关系结构,摇身一变占据主导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社交媒体场域中经常充斥着情绪,大家在进行信息交流的时候,往往是情绪和立场先行,而事实总是被抛在脑后。在这样的背景下,客观性原则遇到了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在后真相时代看待新闻客观性,如果对客观性进行理解,成为当前新闻学研究的关键。在当前的新闻学研究中,情感同新闻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研究领域。
客观性原则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永远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发展,客观性的内涵和外延一直在变化,因此我们在理解新闻客观性的时候要秉持着动态变化的原则,永远动态永远对比着看待它。
2 years ago -
其实客观性也是动态发展的。
2 years a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