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案例“电子小猪”?

如何分析案例“电子小猪”?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Komorebi的头像
    Komorebi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在网络直播界,吃播一直是流量担当。但为了博取关注,吃播圈开始无下限拍摄更多猎奇内容。”电子小猪”由此诞生,打造出一种全新吃播:看着我吃,你可以月瘦十斤。”电子小猪”指的是几个主打减肥人设的吃播博主。点开所谓”电子小猪”的博主主页,几个账号都立着减肥人设,但个个越减越胖。人均超过220斤,成了反向减肥届的顶流。
    除了看”电子小猪”直播吃饭,领养”电子小猪”更是成为大众鼓吹的互联网文化。网友一声令下,一派天真的”小猪”变开始狂吃,还要放大咀嚼音量。他们极其享受这种胖人把自己吃胖的感觉,就好比一个养成系游戏,领养的人享受其中的乐趣。
    审丑
    总体来说,关于”审丑”的定义,大概分为两个学派。一种认为”审丑”是与”审美”相对立的一种特殊的美学范式;另一种则认为”审丑”是从特殊的角度欣赏”丑”,认为”丑”是一种特殊的美。各大平台短视频中审丑现象的原因多偏向于第一种阐释,即审丑指的是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注意力资源的,颠覆传统的,怪异的,不合常规的,非理性的人或事务为代表的一种特殊形式。。当人们对好看的主播审美疲劳时,那些敢于”扮丑”和”低人一等”的角色,就会让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审美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并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丑的并不由普通大众决定,无论是在哪个国家,都是由占统治地位的阶层决定的。长久以来,大众媒体向受众灌输的都是高雅严肃文化,然而长时间的同质内容的输出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受众的接受度,大众产生审美疲劳甚至是抗拒的心理。转而对草根的、通俗的审丑类的短视频产生青睐。猎奇心理导致网友在观看她们夸张狼狈的吃饭丑相时,不由自主心生”优越感”。于是他们一边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指责评论,一边又乐此不疲地为主播贡献点击量。而对于没有文化、浑身只剩一身肉的”电子小猪”来说,吃得狠、扮得丑就是他们唯一的流量密码。
    异化
    “异化”是指客体与主体的一种对立状态,即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产生的客体,脱离了主体变成了一种外在的异己力量,反过来又控制、支配和统治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异化”是指人的生产及其产品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在异化中,人们丧失了能动性,个性不能全面发展,只能片面甚至畸形发展。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传媒生产的所谓”大众文化”不过是一个奴役人、压迫人、束缚人的东西,是一种精神的枷锁和文化的鸦片。他们强调异化的”多面性和无所不在性”,异化表现在生产过程、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之上,还表现在人和自然以及人和自身的关系上。我们越来越追求视觉欲望的快感,而媒介文化作为一种消费型文化,决定它必须要与社会流行趣味结合,以抢占最大的市场空间,在这种情况下,媒介文化往往会钝化大众审美想象力,甚至带来某种相反的趋势,比如当前的审丑心理。在大众的审丑心理的影响下,内容创作者们面临着一种异化危机﹣﹣被流量所统治。而”电子小猪”则是主播被流量异化的具体表现。流量逻辑和经济效益成为了”小猪”们内容生产的唯一逻辑,为此他们不惜扮丑、消耗自己的生命。在主播和流量之间的这段关系中,流量反而成为了人的主宰。
    客体化
    客体化,即抽象事物用于施加到其他具体事物使之成为其承受或所表现的对象的行为。客体化的本质是将他人视作单纯的物体,在客体化的过程中,人们通常会无意识地基于一个人的有用性而非人性对其作出评判,并将其视作实现自身目标的工具。”加班狗”、”摇钱树”、”工具人”…….这种现象也称为客体化。
    观看”电子小猪”类主播的吃播视频可以让人们实现心理代偿,将主播的照片设置成壁纸也可以抑制食欲。然而,这种行为却把主播置于自我主体的对立面,忽略了她们作为人的主体性,将她们客体化和工具化,甚至直接改变称呼,称她们为”一只电子小猪”,而不是”一位吃播主播”,更不是”一个人”。作为”电子小猪”的主播也在这份工作中,或是主动的,或是被动的,将自己客体化。她们不断感知到自己被他人客体化对待之后,将这种对待内化成为一种自我意识,在吃播、短视频中将自己也视为可以被利用的工具,忽视自己的人类属性。

    1年前 0条评论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