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新传视角解读电影《消失的她》?

如何用新传视角解读电影《消失的她》?

回复

共2条回复 我来回复
  • Komorebi的头像
    Komorebi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叙事罗生门:眼见为实成为一种悖论
    影片改编自前苏联电影,阿勒克塞·科里内夫于1990年拍摄的作品﹣-《为单身汉设下的陷阱》,讲述了何非妻子李木子(黄子琪饰)在结婚周年旅行中离奇消失,何非苦寻多日未果、报警无门,眼看签证到期,此时一个坚称自己是何非妻子的陌生女人(文咏珊饰)出现,从而牵扯出一桩惊天悬疑案的故事。
    这是何非一觉睡醒后发生的事。何非竭力向周围人证明,陌生女人并非自己的妻子,但两人手机上的合照、一起去过的书店监控视频都指向一个事实,眼前这个女人就是正在与自己共赴周年旅游的”妻子”。”真”妻子失踪,”假”妻子出现,何非与陌生女人的争论抛出了影片的首个谜团。声音、图像、甚至监控视频都可以被篡改,眼见为实在图像时代里沦为一种悖论。
    近年来, AI 换脸和拟声技术已经发展到让人闻风丧胆的地步:前有 ZAO 换脸 APP ,上传个人照即可替换一众明星脸,还曾被运用于色情视频,后有话题# AI 诈骗成功率接近100%#,在今年5月冲上微博热搜。
    在 AI 合成万物的时代,我们似乎生活在由人工智能技术主宰的图像世界里,外包的记忆、体外化的视觉图像都有了造假的可能。
    何非为自己辩解的最直接方式,就是以记录自己和妻子的图像为证。但可惜,一切”亲眼能所见”的事物都打破了他的证实。
    情节发展到这儿,陷入了罗生门叙事的怪圈。
    1950年,黑泽明执导的日本电影《罗生门》,讲述武士被杀后,盗贼、武士妻子以及武士亡魂,为了减轻自己的罪恶,三位当事人分别向审判长讲述了三个不同版本的案发经过。审判长选择把每个人的叙述都拼凑出来,还原事实真相。
    反观剧中何非与”假”妻子的后续表现,双方何尝不是在警方面前各执一词,分别按照对自己有力的方式进行表述,美化谎言。事件在”真相”与”假象”之间徘徊,真实变得扑朔迷离。妻子在罗生门的叙事里消失了,而寻找”她”的”他们”才正式出场。

    2.曼德拉效应:记忆的世显与遮蔽
    此时,另一个谜题浮现,妻子似乎只消失在了何非口中,却没有消失在众人的记忆里。
    何非作为潜水教练,长期深浅导致面部抽搐,不得不服用精神类药物,暗示观众何非可能存在精神方面的问题。与何非夫妇有过接触的酒店服务员、所有见过二人的工作人员都声称眼前的女子就是何非的妻子。如若说图片、影像可以造假,但让所有人都和何非”站在对立面”,相信同一个结论,并非易事。这便是影片多次提及的曼德拉效应。

    曼德拉效应( Mandela Effect ),指大众的集体记忆与历史的集体记忆出现不相符合的现象。最早声称有曼德拉效应现象,是美国一名研究超自然现象的研究者博客菲安娜·布梅。
    布梅发现自己与很多人一样,记忆中前南非总统曼德拉”应该在20世纪80年代已经在监狱中去世”,并能清楚记得,自己当年看过的报道、葬礼电视片段,甚至是曼德拉遗孀的演讲。
    80年代的报纸,对曼德拉在监狱里服刑、生病等议题做出了很多报道,无意中形塑了人们记忆里的他。完形心理学认为,当人们看到有缺口的图形,会脑补成完整的图案,而人们通过报道了解到曼德拉饱受折磨,也会不自觉认为他难堪重负。说法一提出,表示有相同记忆的人不在少数。然而事实是,曼德拉在2013年才死亡。离世新闻发布后,众人发现自己对该事件的记忆出现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与曼德拉在1980年死亡的信息严重不符。
    “曼德拉效应”也被称为”对事物持有错误的印象”,此类大众出现与历史集体记忆不符的现象并非少数。
    最近一次发生在去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斯人也”引发了长达几个月的全网争论。

    又如李红涛、黄顺铭两位教授在《记忆的纹理:媒介、创伤与南京大屠杀》中所写,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处处标识、重复30万的遇难者人数,参观者就会认为30万是最确切的数字。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若说大众媒体具有对集体记忆的建构功能,通过突出某些历史片段、强调具体的历史周年纪念,来凸显大众相应时间段的集体记忆,那么这段记忆因反复提及得以再现、延续。反之,媒体遮蔽一些敏感和忌讳话题,随着时间长河冲刷,也会淡化集体记忆。
    影片中,金牌律师陈麦猜想,假李木子利用”曼德拉效应”来让酒店服务人员误以为她是何非的妻子。而何非同样也深谙这一效应的巧妙之处,以此作为案发时自己”在场”和”不在场”的证明。

    套用曼德拉效应,是影片犯罪实施的一大利器。而现实中,它也会潜移默化地唤醒观众脑海里的基模,影响公众对环境的感知和认识。
    犯罪悬疑片《消失的她》之所以能引起观众大范围共鸣,离不开故事直击当下两大社会热点:东南亚旅游和现代婚姻关系。
    #消失的她畸形秀#在电影上映后在引发一波热议,微博阅读量高达5.2亿次。
    东南亚旅游不是第一次被诟病:全球人口贩卖高发地、人体器官倒卖、女性离奇失踪案、出租车司机迷晕乘客……此类骇人听闻的新闻在东南亚频频上演。
    而《消失的她》以3个国内事件为原型进行改编。首先是网传多年的泰国更衣室案件,也就是剧中出现的畸形秀,妻子在试衣间失踪,丈夫再见时变成异形;发生在2018年的泰国泳池杀妻案,丈夫以失手为由伤害妻子;2019年的泰国孕妇坠崖案同样震惊国际内外。
    “她”作为个体,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里,随之而来的,是无数个”她们”恐惧的出现。被称为”凡尔赛女王”的作家蒙淇淇,发博声援#消失的她绝世大甜剧#话题,而网友也调侃道,”爱她就带他去看海底星空”,可列如年度惊悚好评。

    从影视剧到现实案件,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反倒美化了现实,也反过来加深并强化着观众心中对东南亚的媒介印象,放大心中的拟态恐惧。

    1年前 0条评论
  • 阿南的头像
    阿南
    我一定能学好新闻传播
    评论

    你提到的电影《消失的她》涉及了一种悖论和曼德拉效应的故事情节。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何非的妻子突然消失了,但其他人似乎都记得她的存在。这引发了观众对现实中悖论和曼德拉效应的思考。

    悖论体现在眼见为实的叙述中。尽管何非亲眼看到陌生女人并坚称她不是自己的妻子,但手机照片和监控视频等物证都表明她们确实是夫妻关系。在图像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也面临着AI换脸和拟声技术的挑战,这使得眼见为实成为一种悖论。我们的视觉感知和记忆可能被篡改,无法再像过去那样绝对可靠。

    而曼德拉效应则指出了集体记忆与历史的不相符合。比如,在曼德拉效应的例子中,许多人错误地记得前南非总统曼德拉早在80年代就去世了,即使他实际上是在2013年去世的。这种现象表明集体记忆可以受到媒体和环境的影响,导致人们错误记忆或误认为某些事件发生过。曼德拉效应在电影《消失的她》中被利用来迷惑观众和调查人员,增加了故事的复杂性。

    这两个概念在电影中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现实问题。电影以东南亚旅游和现代婚姻关系为背景,探讨了人们对旅游地区的拟态恐惧和对媒体建构集体记忆的怀疑。它引起了观众对东南亚旅游社会问题的关注,并通过电影改编真实事件的方式深化了观众对这些问题的认识。

    总的来说,电影《消失的她》通过叙事罗生门和曼德拉效应等故事情节,引发了观众对现实世界中悖论和集体记忆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审视图像和记忆的可信度,以及媒体对集体记忆的塑造和影响。

    1年前 0条评论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