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解读《中国新闻传播史》

方汉奇,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 发起并创立了国内唯一的新闻传播学一级学会——中国新闻史学会9,积极推动新闻传播学成为一级学科。本书“直接嘉惠于学子,风行四海,无远弗届”。方汉奇先生以毕生之力一砖一瓦,搭建起了新闻史学科大厦。本书共分为十六章,以时间顺序详尽地交代了从中国古代以来到改革开放三十年后,新闻传播漫长的发展历程。

历史溯源: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

在中国古代,先秦就已经出现消息一词,历经三国魏晋时代逐步发展,直到唐代中国的报纸得以出现。(开元杂报、 敦煌进奏院状)。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在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统一发布的正式官报“邸报”,直到明代,用来为政府官员以及士大夫知识分子传递皇帝的诏旨。同时,宋代还出现了历史上最早的非官方报纸“小报”,直到南宋盛行,在元代被延续为“小本”,深受读者欢迎,也打破了官方对新闻传播的垄断。到了清代,报房与京报的出现形成了古代新闻传播更加规范的体系与雏形。

西学东渐:近代报刊与外国影响

中国近代报业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受到国外传教士的影响。米怜创办《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成为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第一位中国传教士马礼逊在1833年创办《杂闻篇9》是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中文报刊。而后郭立士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9》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性。直到鸦片战争后,香港成为外国人在华办报的第一重要基地。再然后,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份中文商业报纸(经济类),而后1884年出现的《申报9》飞速发展, 标志着我国中文商业报纸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因此,在中国近代的新闻传播发展中,能看到很多“西学东渐”的影子。尽管本质上来说,外人在华办报是一种殖民主义文化侵略活动,但也确实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也为中国民族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治底色:国人办报高潮与维新派办报思想

维新变法期间,掀起了国人第一次办报高潮,展示出明显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政治宣传的底色。1874年王韬9在香港创立《循环日报》,它是我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首创了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而后康有为在北京创立《万国公报》,梁启超主编《中外纪闻》,再加上《强学报》的出版,让中国人“渐知变法之益”,也冲破了封建言禁,为国人办报高潮拉开序幕。随着维新运动的发展,1896年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1897年严复在华北创办《国闻报》成为维新派在华北最重要的舆论阵地。(维新派创立的第一 家日报)。

本次国人办报高潮报刊数量多、办报地区广、种类繁多。期间也孕育着中国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发展。改良派是其中的主流。梁启超的新闻思想具有代表性,首先,他早期提出报纸的功能是“去塞求通”,而后提出报纸‘政府监督者”、“国民向导者”的天职。维新派的办报不仅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思想的启蒙教育,还进行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教育,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变法的实现。也冲破了封建统治者对于办报的限制,提高了报业的社会地位,推动了民族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

自由枷锁:报业的禁言灾难

1901年之后,慈禧“新政”让民族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随着新闻传播的影响力逐渐扩大,“禁言灾难”也随之而来。比如,章太炎发表在1896年创立的《苏报》上的《康有为与觉罗君之关系》一文被清政府抓住把柄,多次开庭后《苏报》永久停刊,后邹容在狱中被迫害致死,这就是著名的“苏报案””。再比如章士钊在《苏报》原班人马的基础上办起《国民报》,但1905年,卞小吾在狱中被乱刀捅死,成为清末报纸发行公开杀戮的第一人。 同时,为民请命的“竖三民”(《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 )也相继被查封。

[ps.”横三民”(《中华民报》、《民国新闻》、《民权报》)]而后,在袁世凯统治时期,他为了实现独裁统治,对报刊进行了大扫荡,这段历史被称为“癸丑报灾”。

思想工具:新青年作为新文化思想阵地

随着中国人的思想逐渐解放,新闻传播成为宣传思想的主要阵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新文化运动《新青年》的出现。它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发动了一场以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的运动。它主要的贡献是:批判旧道德,提倡民主、自由、平等。提倡科学反对迷信。发起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这时的《新青年》是“黑市明灯”、“空谷足音”,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舆论武器:报纸在战争时期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报刊在引导舆论方面,一直充当着重要的角色。1922年创刊于上海的《向导》是中共中央第一个政治机关报,作为社会主义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批驳了各种错误思想主张,作者赞扬它的创办是中国“两千年来历史上破开荒的荣誉作业”,是“黑暗的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国共合作时期,中共中央创办《热血日报》及时报道运动形势并指导群众斗争,对爱国反帝运动起到了指导作用。

十年内战时期,革命根据地新闻事业得到发展。其特点是: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围绕中心工作开展新闻宣传;密切联系群众。开始批评与表扬。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它的出现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领导新闻事业的开端;开创了一条革命新闻事业发展的新道路(城市-农村-城市的道路。) ;同时也继承和发扬了列宁的党报思想:“报纸不仅是集体的宣传员和鼓动员,而且是集体的组织者。”

新闻使命:新闻业的“自我革命”

新闻传播事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展示出强大的舆论影响力,然而报业的繁荣也必然伴随着“谣言”的出现,这就导致社会对新闻真实性的要求逐渐升高。土地改革时期,宣传报道出现了明显的“右”的倾向,目的在于鼓动广大农民投身土改斗争,出现了大量失实报道。对此《晋绥日报》发动群众检举揭发假报道,发起了反对“客里空”运动。(客里空:苏联剧本《前线》中习惯于弄虚作假的战地特派记者)这场运动发扬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纠正了新闻失实现象,维护真实性原则,并采取了“编者按语”的方式。同时,也克服了土改中右的倾向,提升了新闻工作者的政治素养,端正了其立场和作风。

中国进入了全新的时代之后,报业逐渐市场化,1992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提出报纸具有四个属性:政治属性、信息属性、商品属性和文化属性。但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报业出现了散烂现象,这主要表现为:结构失调重复办报、布局分散质量不高不成规模、强行摊派加重群众负担影响政府威信、违规违法险情不断。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更是使得新闻的真实性受到巨大考验。未来报业的发展还需我们新一代传媒人担起重任。

自由之争:中国新闻传播史

杨师群老师在书中说:一部新闻传播史, 就是一部争思想自由、争新闻自由的历史。古往今来太多新传人为了正义、为了真相、为了思想自由、为了创新求变,以报为器,刺破封建束缚,打拼出属于新闻传播的全新天地。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没有真相,不能没有思想,不能没有反思,也不能没有质疑。“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从新闻发展的漫长历史中,我们看到了历代治乱兴衰,千千万万为此奉献的新传人助力新传之河坚定有力地朝着更远、更好的方向奔流不息。

回复

我来回复
  • 暂无回复内容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