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听劝体”?

短视频和一些社交软件上出现关于旅游或者改造的话题以及视频,都会说“我很听劝”……

怎么用新传视角去分析这种现象?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Komorebi的头像
    Komorebi
    这个人很懒,什么都没有留下~
    评论

    1.陌生人社会中的弱关系社交
    费孝通认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种”熟人社会”,他认为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中,人们的活动范围和交往广度有限,人际交往有很强的地域性,血缘组织和地缘组织构成了传统社会的主体。但是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改变了这种”生于斯,长于斯”的熟人社会结构,社会交往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不再受制于地域和血缘而可以自由流动。中国社会从大中城市开始,逐渐向着”陌生人社会”过渡。
    在马克斯.韦伯看来,熟人社会和陌生人社会是两个相对的理想类型。从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化,与社会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是一体的,而且这种进程不可逆转。”如果现代生活要持续下去,就必须保持和培养陌生关系”,陌生人社会中的弱关系社交,是现代人生活和情感的一个重要面向。有了互联网和匿名性社交平台,人们可以与陌生人建立联系,人们面对陌生人时可以自由展现自我。网友以”虚拟接近”的方式成为彼此最熟悉的陌生人,减少了交往过程中的负担感,能够更加自由地发表意见、展现自我。
    2.算法推送支撑趣缘群体的形成
    以相同或相近的兴趣为纽带结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称作趣缘关系,趣缘关系的产生和发展给身处陌生人社会中的现代人带来了与人自由交流的契机。在社交媒体中,匿名性与符号化是人们自愿结成趣缘关系的基础因素,社交平台的算法推送机制则进一步助推了趣缘关系的形成。
    在网络空间趣缘关系形成的早期,人们依靠固定的组织形式构建趣缘群体,例如超话、话题、贴吧等等。但是社交媒体发展至今日,人们可以不再依赖固定的组织形式来寻找或组建趣缘关系,而是选择自己主动发帖,借助社交平台的算法推送机制来召集具有同样兴趣和经历的网友。于是一篇听劝的旅游贴,会被推送到本地人、游客,或定位在当地的网友等各种群体的界面中,让趣缘关系的形成和发展更加精准而迅速。

    3个月前 0条评论
「灵动新闻」微信公众号
微信小程序
QQ小程序
欢迎使用《新传界》公开测试版!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AiChat(小象同学)已上线,欢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