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 evening paper 每日下午或傍晚发行、供读者晚饭前后阅读的综合性都市报纸,是一日间发行时间最晚的报纸。[1]
特点有:
(1)以都市市民为主要读者对象,除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外,还大量报道发生在市民身边的新闻,深入市民家庭,密切联系群众;
(2)注重报道社会新闻和文化、体育、生活新闻,做读者衣食住行玩的参谋,为人们的生活、休息和娱乐服务;
(3)生动活泼,短小精悍,有人情味和可读性,重视读者兴趣;
(4)注意新闻时效性,充分发挥可报道当日午前消息的特色和优势;
(5)强调办好副刊。
世界晚报的先驱是1616年德国《法兰克福晚报》。19-20世纪,世界上众多晚报相继出版,并获得日益广泛的读者。第一份中文晚报是1865年由《香港船头货价纸》改名的《中外新报》。1949年1月天津解放,原《新生晚报》经登记后于3月复刊,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新办的晚报(1953年改名《新晚报》);同年5月,上海解放,《新民报·晚刊》经登记继续刊行(1958年改名《新民晚报》),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唯一延续出版的晚报。
新中国成立后曾两度出现创办晚报的热潮。
一是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羊城晚报》、《北京晚报》等先后创办,当时中国晚报发展到13家。但这些晚报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全部被迫停刊。
二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改革开放后。1988年全国有晚报40多家。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晚报事业快速发展,到1993年底增至104家。全国晚报总数至今超过150家。
参考文献
1 | 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
---|
该内容由用户Komorebi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journalism/journallsm-theory/322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