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中国明清时期民间刊印的以“邸钞”为内容的公开出售的原始形态的报纸。始见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消亡于辛亥革命后。它与“邸钞”实质上是同一性质,“邸钞”是由朝廷主持,主要以手写形式,通过一定的组织系统向各级行政机构传播;而京报是以印刷为主,由小私有者所经营,因在京城编印而获其名。京报印刷一般是先用胶泥活字,后用木活字或铅字,日出七八页至十数页一小册,鼎盛时总发行量超过1万份。内容主要是三部分:首先是朝廷政事动态,其次是谕旨,最后是奏折。到了后期,它派生出两种出版物:一是《谕折汇存》,一是《邸钞汇.编》。这两种出版物的特点是篇幅多,特别是章奏部分容量很大,又分编子目,合订成卷,所以被称为“扩大了的京报”。鸦片战争后,它与近代报纸交叉存在,包括《申报》在内的许多报纸辟有栏目,每天转载它的消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起着官方通讯社的作用。[1]
参考文献
1 | 童兵,陈绚等. 新闻传播学大辞典[Z]. 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
---|
该内容由用户溪梦不云乐投稿,转载请注明网址:https://www.jcwiki.net/medium/chinese-media/2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