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
-
历史个性
马克思在曾指出:“自由出版物的人民性,它的历史个性以及那种赋予它以独特性质并使它表现一定的人民精神的东西——这一切对诸侯等级的辩论人说来都是不合心意的。
-
纽带观
马克思在1842年4月《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对自由出版物功能、作用的一种论点,认为自由出版物是读者联系国家、世界的纽带。
-
摩塞尔河谷农民状况
1842 年底,马克思收集了关于摩塞尔沿岸地区酿造葡萄酒农民的贫困状况的大量材料,尖锐地抨击了普鲁士的社会政治制度,说明这正是造成农民贫困的根源。
-
耳目喉舌论
在中国对“耳目喉舌”的使用中,最初单指“党的耳目喉舌”,后来则指“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到20世纪80年代后,又加入了“政府的耳目喉舌”的说法。
-
意识形态
最早由法国哲学家特拉西于1796 年将idea和logos两个词合在一起创造了“意识形态”一词,表示一种可能存在的“观念科学”,又称思想的科学,以区别于古代的形而上学。
-
独立报刊论
指马克思使用的对一种理想报刊的称谓。他认为《莱茵报》实现了“独立、自由思考的报刊的愿望”,并首次使用了“独立报纸”的提法。
-
路德式的揭露
指恩格斯向马克思谈到的一种形式激烈的文字批评方式。
-
第三种权力
马克思、恩格斯对报刊社会作用的一种认识。在当时,法国的司法权力还没有独立,所以他们称报刊为“第三种权力”,而没有称为“第四种权力”。
-
报刊的人民性
1842年4月,马克思在《第六届莱茵省议会的辩论(第一篇论文)》中首次使用“人民报刊”( die Volkspresse) 概念。